比钱学森还厉害的学者,混成了中国最牛“乞丐”






“中关村那个楼里头的那些老先生们,大部分比我年老。看见了,打招呼时一般带着‘工’。何工是何泽慧,王工是王淦昌。”

“只有一个人不叫‘工’,叫‘老师’,那就是赵忠尧老师。”

这是中国原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第二任团长王传英回忆赵忠尧时说的话。

这位赵忠尧为何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看看履历和学生就知道了。

他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赵忠尧与他的老师叶企孙一起,培养了一批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顶尖人才:

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

这些人都是大科学家,都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的核事业基本就是这些人奠基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曾受业于赵忠尧。

但赵忠尧名声不显,更像这个领域的扫地僧,但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的两弹一星可能会晚很久,很多事情也会因之改变。

这一切都要从120年前说起。

1902年,赵忠尧出生在浙江诸暨,他的父亲当过私塾老师,也做过医生,在当地很是受尊敬。

赵忠尧从小身体比较弱,但学习很刻苦,各门学科成绩都名列前茅。1920年,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开始钻研物理。

1929年,赵忠尧赴美去美国留学,他到了加州理工学院,跟着诺奖得主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教授做研究。


▲前排右四正后方为赵忠尧



在这期间,赵忠尧第一次发现了正电子,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

当时,密立根给了赵忠尧一个“硬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系数”的实验课题,于是赵忠尧就开始啃这个硬骨头,经过一年多艰苦而细致的实验,课题搞定了,而且在1929年底,赵忠尧有了新发现: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在通过重金属铅时出现了“反常吸收”现象。

这是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最早实验证据。那个时候的反物质和正电子,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就差实验证据这临门一脚了,赵忠尧的发现让他成为了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

于是,赵忠尧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以《硬γ射线吸收系数测量》为题,发表于1930年5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接着赵忠尧继续实验,通过实验,再次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新的实验成果又被他发表在1930年10月的《物理学评论》上。

这个发现是什么量级的呢?是可以拿诺贝尔奖的。

但是,这中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卡尔·戴维·安德逊,他是赵忠尧的同学,比赵忠尧晚两年发现正电子。

密立根教授在闻听赵忠尧没有获得诺奖后,痛苦地说:"这是我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安德逊,在1983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中也承认:当他的同学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出来时,他正在赵忠尧的隔壁办公室,当时他就意识到赵忠尧的实验结果非同一般,表明存在着一种未知的新物质,他的研究是受赵忠尧的启发才做的。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1931年,在美国的研究小有成就之后,赵忠尧又来到欧洲,奔赴第二站———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

赵忠尧在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实验室工作强度很大,赵忠尧属于废寝忘食类型的,经常提前任务。卢瑟福被深深折服,在赵忠尧学成即将回国时,送给他50毫克镭当做“礼物”。

这礼物很珍贵,镭对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全不是钱能衡量的,赵忠尧小心翼翼地把这“宝贝”带回中国,并存放在清华大学。

当时中国1毫克镭都没有,可以说,这50毫克镭就是中国核物理的基础。

在清华大学,赵忠尧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赵忠尧与他的老师叶企孙一起,还培养了一批后来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

不过,安稳日子没过上多久,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平沦陷。

北方的各大高校决定紧急南下,躲避战火,南迁队伍也拉上了赵忠尧。但他一想到藏在清华园中的50毫克镭,是全中国仅有的镭,怎么也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

于是,赵忠尧联系了同为清华老师的梁思成,俩人碰面的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行李已经拾掇得差不多了,但是听完赵忠尧得陈述,梁思成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俩冒险返回清华园实验室,找到了盛有镭的铅筒。

二人趁着夜色掩护,驱车离开清华园,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邀请赵忠尧一同南下。但是,赵忠尧觉得这样目标太大了,不利于镭的安全转移,选择了独自前进。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很周全,据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回忆,他们一家逃亡去天津的火车上,坐满了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每节车厢都有。

为了躲避日伪军的搜查,赵忠尧将铅筒置入泡菜坛子,又找了破旧的衣服,把自己弄得披头散发,打扮成一个乞丐跟着难民前行,白天边走边藏,晚上通宵赶路。

渐渐地,他其他行李都陆续扔掉了,只剩下这个坛子从不离身。

路上有人问他,你这坛子里装的是什么宝贝啊?他说,这是我父亲的骨灰,必须带上啊。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赵忠尧硬是从北京走到了长沙,全程1400多公里,他总算找到了清华大学临时校园。但此时的天才科学家,已经成了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被门卫拦在了门外。

他等了很久,总算看到梅贻琦校长出来,沙哑地喊了一声“梅校长”,这才被惊讶的梅校长接进了校园。

这50mg镭有多重要?

没有它,可能就没有后来的两弹一星了。赵忠尧跟着清华并入西南联大,他带领学生,用这仅有的50毫克宝贵的镭,做了很多人工放射性实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资料。







这些学生中,就有杨振宁,他也得到过赵忠尧的亲自教导,他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

“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经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1946年,美国进行原子弹实验,邀请了英、法、苏、中四个同盟国的科学家代表一同参观,赵忠尧担任了中方代表。


▲前排左一为赵忠尧

参观完试爆,赵忠尧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处进行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赵忠尧看到希望,决定冲破万难也要回到中国。

加速器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设备,为躲开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关的严密检查,他将自己几年来收集到的加速器零部件分装入30多个箱子,与购买的教学设备混在一起,陆续运回祖国。

设备回了国,但赵忠尧本人要回去却困难重重。一直拖到1950年8月,他总算拿到一份过境香港的签证,和钱学森、邓稼先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返回祖国。

美国怎么会轻易放走这批顶尖人才呢?

启航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钱学森带的书和笔记本都被扣留,而钱学森本人也被押到特米那岛上关起来。

赵忠尧虽然被放行了,可轮船开到日本横滨时,美国特工反过神来:

跟钱学森同行的这个叫赵忠尧的中国人,全球的顶级核物理实验室都待过,只怕他比钱学森还重要。

于是,美国人气势汹汹地冲上船,抓走赵忠尧,将他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监狱。

赵忠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的消息传出后,引发轩然大波,美国科学界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中国政府更为此发表严正声明。

在双方谈判数月后,赵忠尧终于在1950年11月28日回到中国。


▲1950年11月,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于日本蒙难释放后留影

回国后,赵忠尧马不停蹄地开始推动中国核物理的研究,还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没过几年,赵忠尧还主持研制成功了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一直服役到2000年前后。

正当赵忠尧全力以赴开展核物理研究时,动荡的岁月来临了,赵忠尧也没逃过,不幸入狱,这段时间,我国开始了“两弹一星”的研究,他因为在监狱里,错过了这次研究,不过,他的学生们还是完成了这个伟大的项目。

1979年,拿了诺奖的丁肇中教授在西德同步辐射中心佩特拉加速器落成典礼上,向与会的十多个国家上百名科学家介绍赵忠尧时,说:

“这位就是正负电子产生和湮灭的最早发现者,没有他的发现,就没有现在的正负电子对撞机。”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

直到2000年,曾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评审主任的瑞典科学院院士爱克斯朋,才向李政道解释了赵忠尧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当年瑞典皇家学会曾经郑重考虑过授予赵忠尧诺贝尔奖,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在德国工作的女物理学家,在一篇文献中报告,她的实验结果与赵忠尧的观察结论不同,并对赵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件事在瑞典皇家学会内引起了争论,为慎重起见,他们决定把该奖项授予了安德逊。

在颁奖结束几年后,多位物理学家终于证实,赵忠尧的实验和观察是完全准确的,而那位提出疑问的女物理学家是由于设备灵敏度不够,才造成了错误的观察,导致她的实验结果与赵忠尧的不同,并且混淆了视听,影响了科学界对赵忠尧成果的评价和认识。

爱克斯朋承认,这是一次重大疏漏,他说:

“这是一桩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赵忠尧先生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推荐阅读